交通信号灯

智慧交通 平安出行
首页 > 动态 > 行业动态

聚焦安全与商业,车路云一体化20城试点成果发布 | 清华大学李克强:完成十大场景攻关

时间:2025-10-17     编辑:交通信号灯     浏览:0

       2025年10月16日,由工业和信息化部、交通运输部、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北京开幕。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清华大学教授、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向全球行业同仁宣告:中国率先践行的车路云一体化技术路线,已完成十大功能场景攻关,为自动驾驶安全与商业化打通关键路径。

 

       

      李克强表示,“车路云一体化”包含交通信号灯信息服务、交通事件信息预警、协同式弱势交通参与者避撞、协同式自动紧急避撞、协同式车辆汇入汇出、交通管控信息服务、特殊车辆信息预警、车辆感知信息共享服务、协同式智能泊车引导、车辆编队行驶等十大场景,以功能场景支撑智慧公交、无人配送、智慧出行乘用车、城市物流、公路物流、智慧环卫、智能充放电和数据闭环与增值服务等八大应用系统商业化落地。

       车路云一体化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,而是交通系统的系统性底层变革。李克强在发言中提出的两大核心隐喻,精准阐释了此项技术路线的创新内核:“通过复杂系统工程设计,将智能路侧终端感知能力与云端高算力优势赋能智能网联汽车,为安全行驶铺设新一代‘数字轨道’;融合车辆自主上报、路侧感知、交通信号及事件等全维度数据获取模式,为AI大模型训练打造覆盖广泛、场景复杂、种类完备的‘数字发电站’。”

       所谓“数字轨道”,是通过智能路侧终端与云端算力的深度协同构建的虚拟安全屏障。相较于依赖单车传感器的传统模式,该体系整合路侧高清摄像头、毫米波雷达的超视距感知能力与云端算力集群的实时决策能力,使车辆在复杂交通环境中具备全域感知能力。而“数字发电站” 则聚焦数据价值挖掘,通过多源数据融合为AI大模型训练提供充足“燃料”,有效破解自动驾驶算法泛化能力不足的行业痛点。

       2024年试点启动之初,五部委便明确“架构相同、标准统一、业务互通、安全可靠”的建设要求。如今20个试点城市的实践证明,这一顶层设计有效避免了“各自为战”的资源浪费,为后续规模化推广奠定基础。

 

       十大场景攻坚:直击自动驾驶核心安全痛点

       十大功能场景的提炼坚持“需求驱动、问题导向”,均源于真实交通难题且经过实地验证,覆盖城市道路到特殊场景的安全与效率痛点,形成“感知-决策-执行”闭环,推动自动驾驶从“单车智能”迈入“系统智能”。

        1.交通信号灯信息服务。针对恶劣天气、视线受阻导致的信号灯识别难题,向车辆推送相位、配时等信息,提升行驶安全并优化车速轨迹。

        2.交通事件信息预警。交通事故或地质灾害突发时,实时发送事件类型、位置及影响范围,提升车辆响应能力,避免二次事故。

        3.协同式弱势交通参与者避撞。聚焦盲区弱势参与者,通过协同感知获取其状态,实时预警风险,必要时主动制动。

        4.协同式自动紧急避撞。针对被遮挡障碍物引发的追尾(当前自动驾驶高频事故),推送风险信息并触发自动紧急制动,规避事故。

        5.协同式车辆汇入汇出。解决匝道合流时速度差异大、视野受限的问题(当前自动驾驶高频事故),推送周边车辆状态并规划最优合流轨迹。

        6.交通管控信息服务。面对车道变化、临时封路等场景,发送数字信号支持车道选择与路径动态优化,提升通行效率。

        7. 特殊车辆信息预警。为救援、作业等特殊车辆发布优先通行提醒,规划周边车辆避让路径,兼顾效率与安全。

        8. 车辆感知信息共享服务。应对恶劣天气、多车交互等复杂环境,通过多车感知信息共享,提升协同感知能力。

        9. 协同式智能泊车引导。针对大型停车场找位难,推送实时车位与地图信息,实现高效泊车,提升车位利用率。

        10.车辆编队行驶。解决复杂场景下交通参与者博弈、效率低的问题,提供编队建议,保障安全并提升行驶经济性。

 

       八大应用落地:场景技术转化为商业价值

       技术攻坚的最终目标是商业化落地。李克强在发言中明确,十大场景已成为智慧公交、无人配送、智慧出行乘用车、城市物流、公路物流、智慧环卫、智能充放电和数据闭环与增值服务等八大应用系统的核心支撑,推动智能交通从“试验场”走向“生活场”,实现技术到商业价值的转化。

       智慧公交:融合信号灯优先、编队行驶两大场景技术,实现公交车辆准点率提升,能耗下降 。目前北京、广州试点线路日均载客量较传统公交均有增长。

       无人配送:依托交通事件预警、弱势避撞功能,无人配送车可在复杂城市道路自主穿行。杭州试点中,无人车已实现“社区-商超”全场景配送。

       智慧出行乘用车:整合协同式自动紧急避撞、交通信号灯信息服务等场景技术,提升行车安全性与通行效率,优化驾乘体验。

       智慧环卫:结合交通管控信息服务与编队行驶技术,环卫车可在车流低谷期自动规划清扫路线,多车协同作业。

       城市与公路物流:通过车辆编队行驶、交通事件预警功能,实现物流车队“节能降耗、安全高效”运营。

       智能充放电:融合交通管控与泊车引导技术,引导车辆前往空闲充电桩,实现“自动寻桩-无感充电-预约离场”。

       数据增值服务类应用:数据闭环与增值服务系统通过整合十大场景产生的交通数据,为城市交通规划、车企算法迭代提供支撑。

       

       三项行动出台:明确车路云一体化规模化推广路径

       面对“如何从20城试点走向全国推广”的行业关切,李克强公布了三大行动计划,明确车路云一体化规模化推广路径,彰显中国推动产业升级的决心。

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第一,成立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平台公司联盟。

       由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发起的“试点城市平台公司联盟”,已吸纳20个试点城市的核心企业加入。联盟将重点推进“统一云控平台技术架构、制定路侧终端接口标准、建立场景测试认证体系”等工作。标准统一是规模化的前提,联盟将打破城市壁垒,实现“一次建设、全国兼容”。

 

       第二,车路云一体化城市群跨域连片协同。

       京津冀、宁锡苏、杭州-桐乡-德清、海口-三亚-琼海四大联合体已率先启动跨域协同试点。通过云控平台互通、道路感知设备互联、场景数据共享,实现智能网联车辆“跨城无缝行驶”。

 

       第三,中外车企一致行动。

       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联合清华大学,集结15家中外车企、2个示范区及中国移动、中国联通等ICT企业。重点推进统一车路云通信协议、开发标准化车载终端、搭建协同测试平台,统一技术路径,加速“车路云一体化”功能量产上车。


       写在最后

       中国车路云一体化试点的成果,不仅攻克了自动驾驶核心安全痛点,更通过“场景攻坚-应用落地-规模推广”的路径,为全球智能交通发展提供了“中国方案”。随着三大行动的推进,车路云一体化将从试点走向普及,重塑交通系统形态,开启智慧出行新纪元。


微信公众号

微信公众号

服务热线

0755 - 2919 50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