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通信号灯

智慧交通 平安出行
首页 > 动态 > 行业动态

红绿灯读秒取消后,事故率真的下降了吗?

时间:2025-08-13     编辑:交通信号灯     浏览:0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取消红绿灯读秒(倒计时显示)后,事故率是否下降需结合多地的试点数据和交通管理逻辑综合分析。以下是关键结论及依据:


       一、事故率下降的数据支持

       芜湖试点(2011年)

       关闭20个路口读秒器后,因“抢秒”导致的追尾和加速冲灯事故明显减少。交警指出,驾驶员无法预判变灯时间,会提前减速,从而降低动态危险。

       哈尔滨案例

       取消读秒后,4个路口的车辆闯红灯率下降8.14%。研究显示,无读秒时驾驶员更倾向于减速观察,而非冒险加速。

       台湾地区研究

       对比187个路口发现:

       绿灯倒计时路口:肇事件数增加1倍,受伤人数增33%;

       红绿灯均倒计时路口:肇事增19%,受伤增23%。

       结论建议优先关闭绿灯倒计时。

       桐乡数据分析(2022年)

       取消读秒后,因前后车对绿灯剩余时间判断差异导致的追尾事故减少。例如,前车选择刹车、后车加速抢行的冲突场景显著下降。


       二、事故减少的核心原因

       遏制“抢秒”行为

       绿灯倒计时最后几秒易引发驾驶员加速冲灯,尤其大型车辆惯性大,事故破坏力更强2。取消读秒后,驾驶员因无法预判变灯时机,被迫提前减速,路口通过更谨慎。

       减少判断冲突

       读秒导致不同驾驶风格的司机行为分化:保守型提前刹车,激进型加速抢行,二者在路口形成“犹豫区间”,增加追尾或侧撞风险。

       提升行人安全

       机动车抢绿灯末秒时,常与起步的非机动车/行人碰撞。取消读秒后,涉电动车事故率下降,因机动车主动减速让行。


       三、取消读秒的其他优势

       支持智能交通系统

       传统固定读秒无法适配动态调时的智能信号灯(如根据车流自动延长绿灯)。取消读秒后,系统可灵活优化配时,减少空放,通行效率提升18%~23%。

       降低设备误差风险

       倒计时器可能与实际信号灯不同步,误导驾驶员引发事故。智能系统直接控制灯色切换更可靠。


       四、争议与例外

       驾驶员适应性不足:部分司机反映无读秒时焦虑感增加,变灯猝不及防,易急刹导致追尾。

       特殊场景需求:如南京因法国梧桐遮挡信号灯,反而需放大读秒器辅助预判。

       导航软件替代方案:高德等导航提供红绿灯读秒功能,准确率达92%,但依赖网络且无法覆盖所有路段。


       五、未来趋势

       取消读秒本质是交通管理从“固定配时”向“动态智能”转型的配套措施。短期虽引发争议,但长期看:

       事故主因是驾驶行为,取消读秒通过消除诱导因素(如抢秒)间接改善安全;

       随着车路协同技术成熟,车载终端或路侧屏可能替代读秒,提供更安全的预判信息。


       结论

       综合多地数据,取消红绿灯读秒后事故率(尤其抢灯引发的碰撞)普遍下降,核心在于消除驾驶员抢行诱因,并推动通行模式向“减速观察”转变。但需配合驾驶习惯培养和智能系统优化,以平衡安全与效率需求。未来技术或能实现“动态读秒”,在智能调时基础上恢复短时提示,解决适应性问题。

微信公众号

微信公众号

服务热线

0755 - 2919 5095